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
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
他们
有的如兰似馨,有的如松之盛
有的锐意进取,有的倾情奉献
有的勇立潮头敢为先
有的愿做红烛照一线
让我们共同走近身边榜样
感受他们动人故事
过去两年,公司走过了一段非凡的征程,我们积极应对国内外社会经济环境变化,识变应变,逆势而上,以至诚至信之心深耕云贵渝鄂主责区域,以向上向善之力深化公司治理改革提升,呈现出全面发展、创新发展、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,涌现出一大批讲政治、敢担当、善作为、讲奉献的先进典型人物。
为进一步做好典型选树工作,营造崇尚先进、关心先进、学习先进、争当先进、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,公司官微开设【十大标兵】专栏,陆续推出中铁云投“榜样故事”。今日推送第九期,项目管理标兵——陈礼博。
项目管理标兵——陈礼博
择一事 忠一生
守得初心驻匠心
工匠精神,既是“择一事忠一生”的执着,也是“偏毫厘不敢安”的细致,更是“千万锤成一器”的追求。坚信学无止境,行以致远的陈礼博自校园时代起便将这一信念深植于心,并将其从书本带到了实践的广阔天地,这一份坚守,成为了他一生的信仰。
2003年从重庆交通大学毕业后,陈礼博毅然投身到祖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事业中,成为了中铁隧道局的一员。从此,春去秋来,风雨兼程,他以匠心筑梦,以执着绘就了工程事业壮丽蓝图。他以精益求精的态度,对待每一个项目,每一个细节,不断追求卓越,力求完美。正是这份对事业的无限热爱与执着追求,使得他在项目管理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,成就他项目管理标兵的荣誉。
锻造磨砺 一专多能显身手
初入职场,陈礼博满怀期待与热情,踏入了西汉高速公路户洋段C标项目部的技术员岗位,满怀着期待和“大干一场”的热情,开启了职业生涯。但很快,他发现实际工作与学校的“理论学习”存在不小的差距,外业踏勘,荒郊野岭遍地跑带来身体的挑战与疲惫;内业处理,技术方案的编制、图纸的识别和领悟、各类技术难题的应对处理,这对在学校成绩一向不错的自己来讲,第一次体验到了实实在在的落差感。
面对落差,他没有退缩,而是选择了向“师傅”请教,“学无止境,行以致远”,这是“师傅”留给他印象最深的一句话,也是日后工作中秉持的工作理念和态度。
从此以后,施工现场成了他最好的课堂。他与施工人员并肩作战,穿梭于陡峭不平、杂草从生的场地,技术资料在反光背心下揉得皱巴巴的,却也在他的手中逐渐转化成了解决问题的利器。他不仅能够分析既有技术方案的问题,还能根据文献资料,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,赢得了领导的赞誉,也坚定了他不断磨练自我、持续学习的决心。
凭借踏实的学习态度和丰富的现场经历,陈礼博在技术管理领域迅速成长。2007年,他调入引红济石四标担任工程部长,次年,被提拔为副总工程师;2009年调任向莆铁路六工区总工程师,全面负责项目技术管理和合同、成本、变更索赔管理;2010年-2017年期间,分别担任潭城际铁路1标工区经理、张唐铁路七分部(中铁隧道股份路桥一公司)经理、武汉四号线二期二标车站工区经理、武汉六号线十一标项目经理、武汉五号线四标项目经理。
他一步步稳健前行,在做深做精技术管理基础上,逐步上手、把控全项目管理,不断夯实自身业务能力。尤其在武汉六号线建设阶段,在武胜路站、汉正街站移交场地后不足一年的巨大工期压力中,他精心筹划、统筹组织、技术保障、奋力拼搏,成功保住了开通节点,实现了项目成本的大幅盈利,为中铁隧道局在武汉轨道交通市场的被动局面带来了转机,重新跻身第一梯队,为中国中铁、中铁隧道局在武汉轨道交通的二次经营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从业二十余年来,陈礼博先后参与了高速公路、水利、铁路、市政、轨道交通等各业态、多种重点工程,分别担任过土木副总、土木总工、项目经理、三级公司成本管理部部长和集团指挥部副指挥长等职务,积累了丰富专业实践经验和较高综合管理水平。
顶层设计 真践实履创佳绩
来到武汉12号线,陈礼博面临着更大的挑战。
武汉位于中国腹地中心,是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、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,作为新一线城市,轨道交通投资、建设、运营正在不断塑造城市发展格局、优化城市发展品质和提升城市发展能级。“以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格局”,武汉12号线由中铁开投投资建设,是武汉轨道交通建设中唯一的PPP项目,对加快建设武汉现代化国际都市、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、推进“轨道上的武汉都市圈”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。
作为亚洲第一、世界第二长的环形轨道交通线路,该项目规模宏大、施工风险高、外部协调难度大。作为指挥部分管生产的副指挥长,他深知责任重大。多年的施工管理经验告诉他,要想建设好武汉12号线,必须有科学的顶层设计、超前的统筹谋划和高效的执行能力。
在项目进场之初,陈礼博真抓实干,亲自带领着指挥部施工生产管理团队及各参建单位,逐个站点踏勘了解,剖析研究,掌握各站点实际情况。针对制约现场建设的前期工程问题,他充分发挥指挥部统筹协调作用,同时激发各参建单位的主观能动性,开展前期工作大会战,高效推进前期工作,迅速实现各项目工点的开工。
在征地拆迁方面,在政府资金不足且超概严重的情况下,根据征地拆迁难度策划分批进场,组织设计单位优化设计方案,对接相关部门完善征地拆迁方案,践行“征拆-设计-施工一体化”,竭尽全力协调有限的征地拆迁资金优先用于12号线,同时争取了部分红线外免费用地,为各站点进场创造条件,于2024年1月完成主体范围全部征地拆迁工作。
在交通疏解方面,他以指挥部为平台,统筹策划“区域大交通疏解”积极协调市、区交管部门,完善相关审批流程,最终实现交通疏解14站全封闭,4站局部封闭,极大的提高了现场施工效率;在管线迁改方面,主动对接地铁集团、各产权单位,共同梳理管迁方案,优化迁改流程,有序推进管线迁改进度,确保迁改节点目标,于2023年8月完成主体范围内全部管线迁改工作。
在项目建设阶段,陈礼博始终坚持“技术保障现场、资源保证建设的原则,以年度计划为目标,有序推进武汉12号线工程建设。
在技术管理方面,秉持“事在人为”的理念,针对业务领导及关键岗位管理人员,要求人员数量的保证,同时必须具有精干高效且拥有丰富的地铁施工经验的特点,优先安排在协调难度大、施工复杂的关键工点上,定期以引进外部专家指导、内部相互交流借鉴的方式,不断提升各层级技术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。
在技术工作开展方面,他以建立并持续完善技术管理体系为前提,严格执行技术管理程序,现场严格按图施工,加强技术方案审查及交底落实,确保工程质量标准、使用功能、安全储备等符合要求。
在资源配置方面,坚持以“资源利用率最大化、资金成本率最低化原则,明确关键线路节点目标,合理优化非关键线路施工组织,践行“均衡生产”,同时在满足现场建设条件下,通过建设工序调整、设施设备统筹调配,调积极优化施工资源投人,全线共计减少了盾构设备5台、临电箱变4台,优化盾构始发场地3处,释放车站附属工作面4处,帮助施工单位减少投人近亿元。
规范标准 示范引领树标杆
陈礼博深刻领悟并准确把握“三高四化”及“大商务管理”理念的精髓,充分认识到这些理念对于将武汉12号线塑造为“三高四化”典范项目和行业“标杆工程”的关键作用。他将项目管理作为核心聚焦点,同时,心无旁骛地运用《“三高四化”管理指引》与《大商务管理指南》等指导性文件,秉持“在央企中追求卓越,于武汉轨道交通界树立标杆”的坚定信念,推动项目建设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。
在临建管理方面,陈礼博创新性地采用全线资源共享模式,统一规划并建立了现场调度指挥中心、会议中心、安全体验中心、二三项料智能化仓库及灯光球场等一系列临时设施。他根据全线建设进度的实际情况,灵活调整区域布局,不断优化管理亮点,实现了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及成本投人的最小化。中国中铁段落的临建投入仅占合同额的1.36%,彰显了卓越的管控成效。
在控制性工程管控方面,陈礼博结合穿越长江长距离、多泥岩、高层压的地质情况,提前布局、精心策划了越江大盾构研发制造,对盾构机刀盘构造、泥浆管路、防结泥装置等方面展开优化设计、专项制造,并合理设置泥水分离及废浆处理场地,实现大盾构按期始发,高效掘进,创造盾构掘进单日18m的记录,在同行业中达到领先水平。2024年5月,该工程顺利贯通,比原定投标工期提前了5个月,相较于同线路的中国铁建越江大盾构项目,更是领先了近一年的时间。
在项目建设推进方面,陈礼博制定了清晰的建设时序目标,即“2021年迅速进场、2022年攻克难关、2023年全面加速、2024年收尾完善、2025年开通运营。”他高效推动工程建设,取得了包括征地拆迁、管线迁移、交通疏导、合规手续办理、主体结构封顶、盾构贯通及轨道铺设等在内的21项“全线第一”成就。目前,全线14座车站及10段区间已竣工,轨道工程率先启动并取得实质性进展,铺设里程已达20公里,为后续“四电”专业施工创造了有利条件,为首开段的如期开通运营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在项目创优管理方面,陈礼博坚决执行指挥部“示范先行,誉满江城的管理方针,深入执行集团公司的工作部署,显著提升了项目建设的管理水平,赢得了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高度认可。
武汉12号线荣获国家“2024年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标准化工地学习交流项目”“中建协绿色建造三等成果”“中国中铁 2022-2023年度安全生产优秀集体”“2023年度中国中铁安全标准工地”“中国中铁 2023 年度绿色施工科技示范工程”“2023年度中国中铁大商务示范项目”等国家级荣誉,以及超过130项省市级荣誉。12号线指挥部在中央及省部级媒体上发表文章180余篇,在生产管理、现场建设及社会服务等多个领域屡获赞誉,充分展示了中国中铁在湖北市场的卓越企业形象。
踏石留印、抓铁有痕,勤勤恳恳、脚踏实地,陈礼博的坚守和担当充分彰显了“匠人”的初心和使命。
沧海横流显砥柱,万山磅礴看主峰。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公司党委领导下,充分发挥榜样引领作用,见贤思齐、对标先进,以榜样为镜,学习榜样精神、汲取榜样力量,将红色基因与时代发展需求紧密相连,为建设“行业领先、国内一流、面向南亚东南亚”综合型投资控股集团提供澎湃动力!